引言
在全球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時代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光伏發電廠場作為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核心場所,其規模和數量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然而,這類發電場的特殊布局與運行環境,使其在雷電頻發的季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光伏發電廠場往往占地面積廣闊,大量的光伏組件陣列毫無遮攔地暴露在自然環境之中。這些組件既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關鍵設備,同時也因大面積的金屬材質和較高的安裝位置,成為雷電青睞的目標。此外,發電場內還配備了眾多復雜且精密的電氣設備,如逆變器、配電柜、變壓器等,它們在整個發電和輸電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也使得整個發電場的電氣系統更為復雜,增加了遭受雷電損害的風險。
一旦遭受雷擊,后果不堪設想。雷電產生的瞬間高壓和強電流,可能會瞬間點燃光伏組件、引發火災,造成難以估量的財產損失。同時,還可能直接擊穿電氣設備的絕緣層,致使設備內部元件損壞,甚至導致整個發電場的供電系統癱瘓,不僅會中斷電力輸出,影響周邊地區的用電需求,修復受損設備和系統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因此,無論是從保障發電場自身的安全生產,還是維護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角度出發,科學有效的防雷技術以及定期嚴謹的防雷檢測,無疑是確保光伏發電廠場穩定運行的關鍵所在,對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光伏發電廠場防雷核心技術
(一)直擊雷防護技術
- 避雷針
:避雷針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堅固堡壘,被精準地安裝在升壓站、開關站以及其他較高建筑物的頂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尖端放電效應,憑借自身高聳的結構優勢,能夠主動將雷電吸引至自身。當雷電來臨之際,強大的雷電流沿著避雷針的金屬桿體迅速流下,再通過與之緊密相連的引下線,被安全、順暢地導入大地深處。
在確定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時,行業內普遍采用滾球法。這是一種基于數學模型的科學計算方法,其核心依據是避雷針的高度、需要保護的電氣設備或光伏組件所在點的高度,以及特定的滾球半徑等關鍵參數。通過復雜而嚴謹的公式計算,能夠精確得出在某一高度的保護點與避雷針之間的水平距離,從而確保在該水平距離范圍內的所有電氣設備和光伏組件,都能被納入避雷針的有效保護區域,免受直擊雷的直接侵襲。例如,在一個特定的光伏發電廠場中,某避雷針高度為 30 米,其周邊需要保護的一組光伏組件高度為 5 米,經過專業計算,確定在該情況下滾球半徑為 60 米,依據公式計算得出該組光伏組件與避雷針之間的安全水平距離為 45 米,只要確保該組光伏組件位于以避雷針為中心、半徑 45 米的圓形區域內,就能得到可靠的直擊雷防護。
2. 避雷帶與避雷網:在光伏組件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避雷帶與避雷網共同構建起了一道嚴密的防護屏障。避雷帶通常沿著光伏陣列的邊緣,以一種規則且連續的方式進行敷設,宛如一條環繞著光伏組件的安全防線。而避雷網則像是一張精心編織的大網,在大面積的光伏組件上方巧妙地構建成網格狀結構。
它們的主要作用在于當直擊雷來襲時,能夠迅速地攔截雷電,并將強大的雷電流均勻地分散開來。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某一個單點承受過大的電流沖擊,有效保護了下方眾多的光伏組件。這些避雷帶和避雷網通常選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作為制作材料,這是因為熱鍍鋅處理能夠顯著增強鋼材的抗腐蝕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實際安裝過程中,它們的截面積和安裝間距都有著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規范要求。例如,根據相關標準,對于一般的光伏發電廠場,避雷帶的熱鍍鋅圓鋼直徑不應小于 8 毫米,避雷網的網格尺寸不宜大于 10 米 ×10 米,必須嚴格按照這些標準執行,才能確保避雷帶和避雷網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佳的防雷效果。
(二)感應雷防護技術
- 等電位連接
:等電位連接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在光伏發電廠場內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電氣平衡網絡。其具體做法是將發電場內所有可能因雷電感應而帶電的金屬物體,如光伏組件的邊框、各類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金屬構架以及金屬管道等,通過導電性良好的導體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等電位體。
當雷電感應發生時,由于所有金屬物體都處于同一電位,它們之間不會產生危險的電位差。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因電位差而引發的設備內部電子元件被擊穿損壞,以及人員在接觸不同金屬物體時遭受觸電傷害的風險。以光伏組件為例,在實際的光伏發電廠場建設中,工作人員會使用專門的等電位連接線,將每個光伏組件的邊框逐一連接起來,并且每隔一定的距離(通常為 10 - 15 米)就與接地系統進行可靠的連接,以此確保整個光伏陣列始終處于同一電位,在雷電感應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安全穩定地運行。
2. 電涌保護器(SPD):
- 直流側 SPD
:直流側 SPD 宛如一位時刻保持警惕的電流衛士,被精準地安裝在光伏陣列的直流輸出端。它具備極其敏銳的反應能力,能夠在納秒級別的極短時間內迅速感知到雷電感應產生的過電壓信號。一旦檢測到過電壓,它會立即導通,將過高的電壓限制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并及時將雷電流快速地引入大地。
這種快速響應和精準保護的特性,為直流線路以及與之相連的設備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防護。例如,在一次雷電天氣中,光伏陣列的直流線路因雷電感應出現了瞬間高達數千伏的過電壓,而安裝在直流輸出端的 SPD 在幾納秒內迅速動作,將過電壓限制在了 500 伏以內,成功避免了后續直流設備因過電壓而損壞的風險。
- 交流側 SPD
:交流側 SPD 則被安裝在逆變器的交流輸出端以及后續一系列交流電氣設備的前端,如配電柜、變壓器等。它不僅要應對雷電感應過電壓對交流電氣設備的威脅,還要抵御在正常操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操作過電壓。
在選擇交流側 SPD 時,需要綜合考慮實際電路的電壓等級、負載特性以及可能出現的過電壓幅值等多種因素。例如,對于一個 10kV 的交流配電系統,根據系統的短路容量和負載情況,可能需要選擇通流容量為 40kA、殘壓不超過 2.5kV 的 SPD,以確保其在面對各種過電壓情況時,都能有效地將過電壓限制在設備可承受的范圍內,保障交流電氣設備的穩定運行。
(三)接地技術
- 水平接地體
:水平接地體通常采用熱鍍鋅扁鋼,在地下不小于 0.8 米的深度,精心地敷設成環形或網格狀結構。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深度,是為了避免接地體受到地面溫度變化、雨水沖刷以及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確保其接地性能的穩定性。
水平接地體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擴大接地面積,有效降低接地電阻,使雷電流能夠在導入大地的過程中均勻地擴散開來,避免局部電流集中。在設計水平接地體時,土壤電阻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在土壤電阻率較低的黏土地區,可能只需要較小的接地體截面積和相對稀疏的網格間距就能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而在土壤電阻率較高的砂石地區,則需要適當增加熱鍍鋅扁鋼的截面積,并加密網格間距,以達到理想的接地效果。一般來說,在常見的土壤條件下,水平接地體的網格間距可控制在 3 - 5 米之間。
2. 垂直接地體:垂直接地體一般選用角鋼或鋼管,通過專業的施工設備將其垂直打入地下,并與水平接地體進行牢固的焊接連接。它的存在能夠進一步增加接地體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從而顯著降低接地電阻。
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和數量并非隨意確定,而是需要根據實際的地質條件、接地電阻要求以及水平接地體的布置情況進行科學計算。一般情況下,垂直接地體的長度約為 2.5 米,這是經過長期實踐和理論研究得出的較為理想的長度,能夠在保證接地效果的同時,兼顧施工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其間距通常不小于長度的兩倍,即 5 米以上,這樣可以避免相鄰垂直接地體之間的屏蔽效應,確保每個垂直接地體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共同構建起一個高效的接地系統。
二、光伏發電廠場防雷檢測要點
(一)接閃器檢測
- 外觀檢查
:對接閃器進行外觀檢查時,需要檢測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對于避雷針,要仔細查看其針尖部位是否尖銳、完好,有無因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出現的銹蝕、磨損等情況;桿身部分則要檢查是否存在彎曲變形,任何微小的變形都可能影響其對雷電的吸引效果。對于避雷帶,要重點檢查其固定支架是否牢固可靠,有無松動、脫落的現象;帶體本身是否存在脫焊、斷裂等問題,這些缺陷都可能導致避雷帶在遭受雷擊時無法正常傳導雷電流,從而影響整個防雷系統的效果。
- 安裝位置與高度測量
:使用專業的測量工具,如全站儀、激光測距儀等,精確測量接閃器的安裝位置和高度。安裝位置的偏差可能導致保護范圍出現盲區,使部分電氣設備或光伏組件暴露在直擊雷的威脅之下;而高度不足則可能無法有效吸引雷電,降低接閃器的防護能力。通過將實際測量得到的參數與設計圖紙進行詳細比對,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例如,如果發現某避雷針的實際安裝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超過 50 厘米,就需要重新調整安裝位置,確保其能夠按照設計要求覆蓋相應的保護區域。
(二)引下線檢測
- 外觀檢查
:引下線作為雷電流從接閃器傳輸到接地裝置的關鍵通道,其完整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在進行外觀檢查時,要仔細查看引下線的表面是否存在破損、銹蝕的痕跡,這些缺陷會削弱引下線的導電性能和機械強度。同時,還要留意是否有外物纏繞在引下線上,如樹枝、藤蔓等,這可能會影響引下線在雷電流沖擊下的正常工作。此外,檢查引下線的固定情況也不容忽視,查看固定引下線的支持卡子是否齊全,有無松動、缺失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進行修復和補充,以確保引下線在雷電流的強大沖擊下依然能夠保持穩定。
- 導通性測試
:利用專業的接地電阻測試儀或導通測試儀,對引下線與接閃器以及接地裝置之間的導通情況進行嚴格測試。良好的導通性是確保雷電流能夠順利傳輸的核心要素,如果引下線存在斷路或接觸不良的問題,雷電流將無法正常導入大地,這無疑會給整個發電場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在測試過程中,需要將測試儀的測試夾分別可靠地連接到引下線、接閃器和接地裝置上,通過讀取測試儀顯示的電阻值,判斷導通情況。一般要求引下線的導通電阻值必須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如不超過 0.5 歐姆,以保證雷電流能夠暢通無阻地通過引下線。
(三)接地裝置檢測
- 接地電阻測量
:使用專業的接地電阻測試儀,定期對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進行測量,這是評估接地效果的關鍵指標。對于光伏發電廠場而言,通常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 4Ω。接地電阻過大,雷電流在導入大地的過程中就會受到較大的阻礙,無法迅速有效地擴散,進而在設備和人員周圍形成危險的跨步電壓,對設備安全和人員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在測量過程中,必須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測量點。常見的測量方法有三極法、四極法等,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地形和接地裝置的布置情況進行選擇。同時,測量點的選取也至關重要,要確保測量點能夠準確反映接地裝置的整體接地性能。例如,在一個大型的光伏發電廠場中,可能需要在不同區域選擇多個測量點進行測量,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接地電阻值,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 接地體腐蝕情況檢查:接地體長期深埋地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土壤中的水分、酸堿度、微生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容易發生腐蝕。通過開挖檢查或借助先進的土壤腐蝕測試儀等手段,能夠及時了解接地體的腐蝕情況。如果發現接地體腐蝕嚴重,其截面積會相應減小,電阻增大,進而影響接地效果。
對于輕微腐蝕的接地體,可以通過涂刷防腐漆、包裹防腐材料等方式進行防腐處理;而對于腐蝕嚴重、已經無法滿足接地要求的接地體,則必須及時進行更換。例如,在對某光伏發電廠場的接地體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接地體的腐蝕程度已經超過了其截面積的 30%,此時就需要立即更換這部分接地體,以確保接地系統的正常運行。
(四)等電位連接檢測
- 連接可靠性檢查
:檢查等電位連接線與各金屬物體之間的連接是否牢固可靠,是確保等電位連接有效性的關鍵環節。要仔細查看連接點是否有松動、脫落的現象,連接點的接觸面是否清潔,有無氧化、腐蝕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連接點的接觸電阻增大,在雷電感應時產生電位差,從而引發設備損壞事故。
對于發現的松動連接點,需要重新緊固;對于氧化、腐蝕的接觸面,要進行徹底的清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腐蝕物,然后涂抹導電膏,以降低接觸電阻,確保連接的緊密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對某光伏發電廠場的等電位連接進行檢查時,發現一處等電位連接線與光伏組件邊框的連接點出現了松動和氧化現象,經過重新緊固和清理處理后,連接點的接觸電阻從原來的 10 歐姆降低到了 0.1 歐姆,有效保障了等電位連接的可靠性。
2. 導通性測試:使用導通測試儀,對整個等電位連接網絡中各點之間的導通情況進行全面測試,確保等電位連接系統的電氣連接始終保持良好狀態。導通電阻值應嚴格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一般要求在毫歐級。在測試過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對各個連接點之間的導通情況進行測試,記錄測試結果。
若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某段等電位連接線存在導通不良的情況,必須立即深入排查原因。可能是連接點接觸不良、導線內部斷裂等原因導致,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如重新連接、更換導線等,以保證等電位連接的有效性,為設備和人員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五)電涌保護器檢測
- 外觀檢查
:檢查電涌保護器的外觀是否完好無損,是初步判斷其工作狀態的重要方法。查看外殼有無破損、變形的情況,這些物理損傷可能會影響電涌保護器內部元件的正常工作。同時,要密切關注指示燈的顯示狀態,正常情況下,電涌保護器的工作指示燈應呈現綠色常亮狀態,這表明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能夠隨時發揮防護作用。
一旦發現指示燈變紅或熄滅,這可能意味著電涌保護器已經損壞或失效。例如,當指示燈變紅時,可能表示電涌保護器已經遭受過較大的過電壓沖擊,內部元件已經受損;而指示燈熄滅則可能是電源故障或內部電路出現斷路等問題。此時,必須及時進行更換,以確保設備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2. 性能測試:使用專用的電涌保護器測試儀,對電涌保護器的殘壓、通流容量、響應時間等關鍵性能參數進行嚴格測試。殘壓是指電涌保護器在導通時兩端的電壓降,如果殘壓過高,就可能對設備造成損害;通流容量則決定了電涌保護器能夠承受的最大雷電流值,若通流容量不足,在雷電流的強烈沖擊下,電涌保護器很可能會被燒毀;響應時間則直接影響到電涌保護器能否快速對過電壓作出反應。
通過定期進行性能測試,能夠確保電涌保護器的性能始終符合產品技術要求和相關標準規定。例如,對于一款標稱殘壓為 1.5kV 的電涌保護器,在實際測試中,其殘壓應控制在 1.5kV±10% 的范圍內;通流容量應不低于其標稱值;響應時間應在規定的納秒級時間內。只有各項性能參數都滿足要求,才能保證電涌保護器在關鍵時刻有效地保護設備免受雷電過電壓的侵害。
三、結論
光伏發電廠場的防雷工作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涵蓋了直擊雷防護、感應雷防護以及接地等多個關鍵領域,每個領域都包含著眾多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技術環節和檢測要點。只有全面、合理地應用各種防雷技術,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善的防雷體系,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雷電對光伏發電廠場的危害。
同時,定期開展全面、細致、嚴謹的防雷檢測工作同樣不可或缺。通過檢測,能夠及時發現防雷系統中存在的各類潛在問題,如設備老化、連接松動、性能下降等,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修復和改進,確保防雷系統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只有將防雷技術的科學應用與防雷檢測的嚴格執行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為光伏發電廠場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如磐石的保障。這不僅關系到發電場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生產安全,也對整個光伏發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驗的不斷積累,相信光伏發電廠場的防雷工作將會越來越完善,為清潔能源的發展保駕護航。
歡迎溝通了解15110330668